Sunday, March 25, 2012

最明智的祈求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向神有所求,但怎樣的祈求才是明智的?本文從聖經中幾個人物的祈求,探討幾個不同層次的明智祈求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啟發,以更好地調整心態,與神建立更好的關係。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一個明智的祈求

. 明智的祈求: 求神的祝福

  第一個例子是雅各的故事。雅各這個名字是「抓」或者是「欺騙」的意思。他出生的時候,就是抓住哥哥的腳跟出了娘胎。後來他又用欺詐的手段,抓到了本不屬於他的長子的名分和父親的祝福,以至於他的哥哥以掃對他恨之入骨,要把他給殺了。所以他不得不逃命,逃到了他遠方的舅舅那裡在那裡又抓到了好幾位妻子,以及許多的財產。他從一個人帶著一根木杖離開家園,經過多年的精心謀劃和辛苦勞作,他有了很大的家業。這個時候神吩咐他離開,要他回自己的家鄉去。

  雅各在走往故鄉的時候,不知道以掃是否還記恨於他以至於還要殺他。所以他就派僕人到以掃那裡報信和探口風。結果僕人回來告訴他,以掃正帶著400人向他們走來。他當然不知道以掃的來意如何,這讓他的心情非常緊張,聖經上說他是「甚懼怕,而且愁煩」。在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神,他對神呼求說:「耶和華我祖亞伯拉罕的神,我父親以撒的神阿,你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求你救我脫離我哥哥以掃的手,因為我怕他來殺我連妻子帶兒女一同殺了。(32:9-11)

  雅各當時只是知道這位神,並不真正認識祂,因為他稱呼祂為亞伯拉罕的神和以撒的神,不是他自己的神。當天晚上,在雅各睡覺的時候,神向他顯現,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雅各一直抓住神不放,要求得到祂的祝福。最後神祝福了雅各,並且把他的名字改為以色列。這個祈求拯救和祝福的經歷,是雅各一生當中的轉折點,從此之後他就真正認識了神。

  每個人或許都有甚懼怕而且愁煩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之下,向神祈求祝福,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但如此,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掌控的。身體健康、家庭關係、事業工作、人際關係等等,都是充滿變數的,都隨時有可能出現突發事件,讓我們措手不及。在生活動中的各個層面時常尋求神的祝福,像雅各那樣緊緊地抓住神,我們就一定能有更多的平安和把握。

  祈求祝福,與我們的古老先賢對「祈」這個字的理解是一致的。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排列的中文字典<<說文解字>>對「祈」字的定義就是「求福也」。而且這個字是帶示字旁的,是與神有關的,所以一定是向神求福。

  有人認為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覺得依靠神的祝福是軟弱的表現。這是十分不明智的,因為在神的眼裡,人就像小草一樣脆弱。神小小一點的特殊幫助,就可能勝過我們一輩子的努力可以賺取的,更何況還有許多東西根本就是超出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的呢?

祈求祝福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需要。神也時常會成全我們的祈求。在舊約時代有一個叫雅比斯的人,他這樣向神祈求祝福:「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10)

  雅比斯的禱告是一個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但是神竟然也應允,這不是說明了人怎樣會禱告,而是說明了我們的神是一位好施憐憫和恩典的神。祂願意與人互動,好讓更認識祂。我們完全有理由去信靠和依賴祂。所以不論我們有怎麼樣的難題,都可以向神祈求。在這個與神互動的過程當中,或許我們也能夠像雅各一樣,得以更好地認識神。

  求神的祝福是一個明智的祈求,但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求祝福,而缺乏屬靈的智慧,就一定會出問題。首先,我們會把神降格,把祂當作一個有求必應、一呼即來的救護神,而不是生命的主宰。其次, 神沒有責任, 也一定不會每次都成全我們的願望,當我們沒有得到所求的東西的時候,就容易對神產生懷疑,遠離了和祂的關係。最後,如果沒有屬靈的智慧,我們就不會明白神的心意,導至我們妄求,不為神所悅納。

    所以我們要求神的智慧,這是一個更明智的祈求。

. 更明智的祈求: 求神的智慧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接繼王位的時候,才十九歲,是一位年輕才俊,也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但他卻是非常清楚他需要甚麼。在他做王之後沒多久,神在所羅門的睡夢中向他顯現,問他有甚麼請求,儘管可以提。所羅門對神說:「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 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7-9)

    所羅們所求的智慧,在原文裡的意思是「聆聽的心」或者是「明白的心」。從所羅門的這一個祈求可以看出,要擁有正確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要有來自神的智慧。我們需要有一顆聆聽和明白的心,才能體貼神的旨意。我們在個人生活上,以及教會管理上,都非常需要來自神的智慧,因為這個世界給我們的衝擊和影響實在是非常的大。

    許多基督徒在實踐信仰上出現問題,往往都是因為缺乏屬靈的智慧導致的。這個世界所謂的「智慧」告訴我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如此等等。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地隱藏在我們的價值觀裡頭,時常會跳出來攪擾我們,使我們無法實踐舍己、原諒、和信靠。大大阻礙了我們靈命的成長。

    如果缺乏神的智慧,在教會管理上也會出問題。我們經常看到社會上的管理模式被搬進教會裡來,人們把教會侍奉神的位置當作官場的位置,看重的是權柄,而不是順應耶穌的呼召,去做眾人的僕人。所以我們經常會聽說到一些事例,就是教會的弟兄姊妹不是在「同工」,而是在「同攻」,互相詆毀,互相告狀,這樣我們這些人又怎樣能在神面前一起「同功」呢?

    對於如何應用神的智慧來抵擋世界的影響,所羅門在箴言裡給我們留下了智慧的教訓:「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3:5-7)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而是要時常祈求一顆聆聽和明白神旨意的心。

    所羅門因為向神求智慧,深得神的喜悅,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王上3:11-14)

    所以,求智慧是比求祝福更為明智的祈求,當所羅門求智慧的時候,神把他沒有求的祝福也一同賜給了他。聖經上說,神賜給所羅門「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所以所羅門在各方面都展示了極大的智慧,他的聰明判斷舉世無雙,而且他不論在國家治理,還是文學修養,和人文科學上,都有極深的造詣。在所羅門治理下的以色列,其強大富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周邊的國家都向它進貢。其他國家的統治者也爭相求見所羅門,要聽他智慧的言語。

    祈求智慧可以填補我們理智上的缺陷。我們或許會很羨慕所羅門,因為神給了他如此寶貴的一個應許。值得我們慶幸的是,神並不是只是對所羅門特別開恩,他對我們所有基督徒都有同樣的應許。聖經上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1:5)我們知道神的話是不落空的,所以我們可以抓住神的這個應許,向神祈求智慧。

    講到求智慧,《寧靜禱告》是寫得非常精闢的禱文。這是一個叫尼布爾的基督徒在一九四三年寫成的,當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個禱文在美國軍隊的士兵當中廣為流傳。這個禱告是這樣說的:


    寧靜禱告 (Serenity Prayer)     布爾著

    神啊, 求祢賜給我平靜的心, 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 去做我能改變的事賜給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不同。一天一天地過日子, 一時一刻地欣賞生命。接納艱苦是通往平安之路能夠效法耶穌接納這罪孽深重的世界的本相而非自己所期望那個世界。使我順服祢的旨意堅信祢必會把萬事安排妥當好叫我此生能快樂地生活並在永世裡得享與祢永遠同在的大喜樂阿們。

    本人在兩次背部動手術的時候,都得到了這個禱告的幫助,因而經歷到了神。本人因為腰椎兩次在不同部位出現問題,曾經先後兩次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動手術前腿部和腰部都非常疼痛,無法持久站立和行走。感謝主,祂讓我認識到,身體出現問題,要承受疼痛和接受手術的治療,是我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但要怎樣面對這個事實,是我可以作出選擇的。我可以選擇抱怨,沒完沒了地追問為甚麼;我也可以選擇平靜安穩,等候神的安排。這給了我許多平安,結果真是經歷到了神親自的安慰。

    第一次動完手術以後,因為手術比較大,需要割骨頭,所以傷口非常疼痛。有一次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實在是疼痛難忍的時候,我向神呼求,求他解脫我的痛苦,但是他並沒有直接拿走我的疼痛。相反,他讓我在意念裡面,很清楚地聽到了一個聲音,就是鐵鎚重重敲打釘子的聲音。我很清楚地知道,這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鎚聲。這讓我想到,我是在為了要解除自己的病痛而要承受這一點苦楚,而耶穌是為我,忍受了比我大得多的痛苦。由此我對神如此巨大的恩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神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第二次動手術之前,由於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神經,走路的時候只能躬著背,而且只能走幾步路,就必須因為疼痛而停下來,真是覺得路很難走。在那段時間裡,我大多數時間都只能是臥床休息。就在這個時候,無意中聽到了《十架冠冕》這首歌。歌詞的前幾句是這樣的:「路是難走,但比起你的十架路,我今天算甚麼來起身再走過。」每當我聽這首歌的時候,就浮想起耶穌基督被打得遍體鱗傷背著十字架艱難邁步的畫面。我就再一次深深體會到了神那無與倫比的大愛。

    就這樣,兩次手術的痛苦就不是白白的承受了。感謝神讓本人在這兩次經歷當中,能夠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而盡力去做我所能改變的,結果是親自經歷到了神。

    祈求智慧是蒙神所喜悅的,但是光有智慧还是不夠。所羅門有天下無與倫比的智慧,但他還是犯罪違背了神,他管理下的以色列豐榮富強,但他卻沒有讓神在他的心裡掌權作王。所以以色列的強大也只不過是昙花一現而已,在所羅門去世后不久就沒落了。

    我們要祈求比智慧更好的,就是神的國度。

. 最明智的祈求: 求神的國度

    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6:33)這句經文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求神的國是什麼意思?神的國家代表的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求神的國?

我們一般的理解,就是一個國家有一片領土,在地圖是上可以找到具體的位置的。神的國度不一樣,雖然不同的解經家對神的國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是神的救贖,有人認為是要傳福音,還有人認為是耶穌的再來。但不管怎麼理解,神的國是沒有疆界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本文所講的神的國,主要是從人心的角度來講,這主要是根據耶穌與法利賽人的一段對話。當法利賽人問耶穌,神的國幾時來到的時候,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17:20-21)

既然神的國在人的心裡,為什麼還要求呢? 這一點可以從神的國應當具備怎樣的特徵來瞭解。神的國應當是由神掌權的,但我們有讓神在心裡掌權作王嗎?耶穌在主禱文這樣教人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6:10)爲什麽在耶穌的禱告中,好像認為神的國還沒有降臨?爲什麽好像神的旨意沒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讓神在心裡的國度作王,神沒有作王的國度,就還不是神的國度,如果神的旨意沒有在基督徒的生活當中彰顯出來,就是祂的旨意沒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根據這樣的理解,求神的國度,就是求神在我們的心裡掌權作王,求他的公義,就是要把祂的公義在我們的生命當中體現出來。這是我們每天都可以求的。大衛就曾經做過這樣的祈求:「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139:23-24)

難道神不知道大衛的心思意念,不知道他裏面有什麽惡行沒有嗎?不是的,神萬事都知道。但當大衛這樣求的時候,就是把生命的主權讓出來。要神來掌管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在求神的國度。這是一個最明智的祈求,從大衛的經歷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大衛雖然有軟弱跌倒的時候,但由於他是一個時常求神的國度的人,所以神最後還是稱許他是誠誠實實侍奉神的人。有什麽比最終得到神的稱許更為寶貴呢?

祈求神的國度,可以克服我們靈性上的軟弱。求祝福和求智慧的禱告,都是填充式的,要求神把好的東西加添給我們,大衛的禱告是捨弃式的,要求神把不好的東西除去。要神把一些東西拿去,就像一棵樹接受園丁的裁剪一樣,那過程是不好受的,但卻是爲了結出好果子而必須的。

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求神的國度,讓祂掌權,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不是禱告完了就算了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有行動上的付出。米開朗基羅一生有許多傑出的創作,其中的大衛雕像更是一個完美的傑作。與他同年代的人曾發出讚歎,問他怎麼可以從一塊石頭當中想像出大衛的模型,他的回答是,其實在每塊石頭裏,都有一個大衛,但我們必須把那些看上去不像大衛的部份敲去。每個人裡面都有神的形象,要在生命當中將這個形象的榮美彰顯出來,我們就必須把那些不屬於神的東西除去。當我們求了神的國度和公義以後,如果聖靈讓我們看到自己不合神心意的心思意念,或是任何的惡行,我們就必須努力去更正,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這是真正的求神的國和祂的義。

耶穌的這個教導,要求我們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先代表的時間的次序,在思量任何其他的事情之前,要先求神的國。先也代表了力度上的優先,要花最大的心思和力量來求,來提高我們的靈命程度,使我們的行事為人與神的救恩相稱。

當我們這樣祈求的時候,神就應許把「這些東西」都加給我們。根據上下文,這些東西就是外邦人所求的吃的和穿的東西,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切需要的東西。神是眷顧我們的,當我們求祂的國度的時候,祂怎麼會不把最好的給我們呢?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天,我的一個女兒來跟我說:「爸爸,我決定從今天開始,好好聽您的話,按照您的計劃來安排我的生活。」這時難道我會跟她這樣說嗎?「哈哈,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從此我要把你所有的樂趣都拿去,你除了學習和做家務以外,其他時間都只能呆在壁櫥裏面。」一定不會的。從此我們可以想像神會怎樣回應我們的祈求。

    聖法蘭西斯的禱告,是一個求神的國度的禱告,它是這樣說的: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這是一個把求神的國度轉化為實際行動的禱告,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我們求神的國度并付諸於行動的時候,我們就不但自己蒙福,也會成為他人的祝福。我們願意成為他人的祝福嗎?

以上討論了幾種不同層次的祈求,就是求神的祝福,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需要;求神的智慧,可以填補理智上的缺陷;以及求神的國度,幫助克服靈性上的軟弱。我們對神的祈求反映出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也反映出了我們對神的追求的程度。我們當如何祈求?願神幫助我們作出明智的選擇。

Thursday, March 8, 2012

兩分鐘反思: 屬靈的投資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哥林多前書3:12-13)

  以色列、猶大、以及以東三位王聯合與摩押人打仗,結果在行軍過程中用盡了所帶的水,軍隊及牲畜都面臨極大的危險。這三位王向先知以利沙求問,神通過以利沙吩咐他們去「滿處挖溝」,但沒有明確告訴他們為甚麼。結果,第二天有水從以東出來,遍地都滿了水,這不但解決了聯合軍隊缺水的問題,神還用這些水擊垮了摩押王。(王下3章)

  在沒有水喝的情形之下,還要順服神去挖溝,是需要信心的。相信那個時候的人也有許多的不解和抱怨。但是,如果當時這三位王的軍隊拒絕聽從神去挖溝,或者只是敷衍式地潦草了事,他們就沒有預備好接受神的祝福,神的祝福就會很可惜地與他們擦肩而過。我們平常在屬靈上的操練,包括讀經、禱告、以及心意更新變化等等,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些舉動都是屬靈的投資,就像當時以色列人挖溝一樣,我們付出的越多,準備就越充分,所能得到神的祝福就越大,在經歷神最後的考驗的時候,也越能站立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