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8, 2017

两条道路(八):雅各与以扫

  智能手机的盛行产生一个新的族群低头族。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记录了这族人在走路的时候专注于手机,结果是撞门、撞墙、撞树、撞柱、撞人、撞车,也有掉进坑里的、掉进池里的、掉进井里的,琳琳种种,令人发笑之余,还感到毛骨悚然。这也让我想到了这节经文: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我们这些同奔天路的基督徒,如果只是专注于地上的事,也会成为属灵道路上的低头族,其结果是危险的。本文就这一话题,以雅各和以扫之对比,来探讨基督徒当如何思念上面的事。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娶了妻子利百加以后,他们多年没有生育。于是以撒向神祈求,神就应允他,让利百加怀上了一对双胞胎。在他们生下来以前,神就启示利百加: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哥哥生出来的时候,就已浑身有毛,所以他被起名为以扫,就是「有毛」的意思;弟弟在出娘胎的时候,手中抓住了哥哥的脚跟,因此他被起名为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也有「欺骗」的含义。

  兄弟两人,哥哥好动,喜欢在外打猎;弟弟则为人安静,喜欢宅在帐篷里,但他却是明显比哥哥更有心计。有一次以扫出去打猎,回来以后累得不行,碰巧雅各正在煮一锅红豆汤,就央求雅各把汤给自己喝。雅各就趁火打劫,敲诈以扫用长子的名分作为代价,来换取这汤。以扫为了解这一时之急,果然就把长子的名分卖给了雅各。所以他又被称为以东,就是的意思。后来,雅各又以欺骗的手段冒充哥哥,把父亲以撒计划给予以扫的祝福骗到了手,以致于以扫愤恨不已,存心要把雅各给杀了。

  为了逃避哥哥的震怒和仇杀,雅各不得不流离失所,一个人拿着一根杖,身无分文地逃到了他舅舅拉班那里。在那里他可是遇上了对手,拉班也是一个精于算计,善于为自己强取豪夺的人。于是雅各和拉班明争暗斗,足足较劲了二十年。在这期间,雅各也蒙神祝福,以致于他娶了四个妻子,当时生了十一个儿子,并且建立了很大家业。这时神吩咐雅各回到父亲以撒那里去。

  在回程的途中,雅各可以说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他不知道以扫是否仍然怀恨在心,是否还要报当年被欺骗的大仇。所以雅各先派人去见以扫,告诉他自己正在回归的路上。他派去的使者见了以扫后回来报信,说以扫正带着四百人前来会面。雅各不知道他们的来意如何,所以越发惧怕紧张。他把自己的家眷随从分成了两队,让他们走在前面,想着如果其中一队被攻击,另一队还有机会逃走,但他自己却是留在最后。在这心烦意乱的时刻,他突然想起了神。他向神祷告,求神的保护。就在当夜,神的使者向他显现,并与他摔跤。雅各紧紧抓住神的使者,决意要在得到他的祝福后才肯松手。结果神的使者祝福了他,并把他的名字改为以色列。这样的一个经历成为了雅各一生的转折。从此,他真正认识了神。耶和华神就不再只是他祖父亚伯拉罕及他父亲以撒的神,也是雅各自己的神。雅各最终也被《希伯来书》的作者列入了信心名人录之内。

  在雅各离家出走的二十年间,以扫也蒙神的祝福,所以他的家业也不断扩展,生了许多的子女,得到了无数的牛羊,以致于他在当地都无法继续住下去。在雅各回归了一段时间以后,以扫就决定自立门户,离开了神应许赐予亚伯拉罕的迦南地,到一个叫西珥的山区,在那里成立了以东国。比起雅各的后代以色列人,以东人老早就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了安居乐业的家园。

  但是,以扫好像就满足于此了。他信赖的是用自己的力量经营的结果。他是一个及时行乐并体贴肉体情欲的人,以至于他轻看和放弃属灵的祝福。所以圣经对他的评价是「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份卖了。」(来十二:16)以扫的后人也秉承了他这一贪恋世俗的品性,所以虽然以东国曾经盛极一时,但最终却被神惩罚,在天底下被完全涂抹。

  雅各和以扫其实都是挺能为自己抓取的,以至于他们都得到了很大的产业。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两个人都不怎么地道。在很大程度上,比起雅各的处心积虑和刁钻狡猾,以扫似乎更加忠厚老实。虽然他们两人在物质丰富上,都蒙了神的祝福。但最终蒙神特别祝福的是雅各及他的后代以色列人,而以扫及他的传人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确实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一件事情。

  更为让人困惑的是,这一切似乎是神早就预先安排好了的。保罗在论证以色列人是否得救时说:「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罗九:10-13)这里「如经上所记」的,是《玛拉基书》第一章2-3节。因着保罗的这几句话,有一种叫做预定论的神学观念就应运而生。预定论认为一切的事情都是神所预定的,人的作为不起任何的作用。这包括人的得救与否,都是神事先安排好的,人的自由意志并非决定因素。

  但是这种极端的预定论会导致许多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既然神对一切都做好了安排,人何必做任何的事呢?为何还要去传福音呢,为何还要侍奉呢?我这消极懒散的想法不也是神事先安排好的吗?不管人如何解释,都是无法对这些问题给出无懈可击之答案的。

  要正确理解保罗的说法及相关的教导,首先要正确了解所引经文中「爱」和「恶」的含义。在古希伯来文的表达上,为了表示对比上的区别,有时「第一」和「第二」可以被写成「最先」和「最后」。所以「爱」与「恶」所表达的只是爱的程度之不同,不是说神故意去恨恶以扫。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的这一教导:「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路十四:26)这里的「爱我胜过爱」原文就是「恨」。耶稣不是叫我们去恨周围的人和自己的性命,而是要我们爱祂更多。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爱,以更好地爱我们身边的人。

  其次,保罗最终要论证的是神的主权,就是「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这就是说,神有绝对的主权来决定对谁施怜悯,对谁发出呼召,谁也无权限制神。既然神拥有绝对的主权随己意行,我们又如何能限制神,说祂只能采用预定的方式呢?同时,人们常常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被神怜悯的人拒绝神的怜悯,被神呼召的人拒绝神的呼召,那情况又会怎么样?这一点保罗没有说得很清楚,因为这不是他要阐述的论点。要对此有更好的了解,我们要重温一下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二章中讲到的喜筵的比喻。

  耶稣用这一筵席来说明人如何得以进入天国。其中讲到一位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娶亲而大排筵席,他派仆人去邀请那些被召的人前去赴宴。但这些人却不予理会,以各自的理由加以拒绝,有的甚至抓住前来的仆人,把他们给杀了。这当然惹怒了王,他下令出兵除灭凶手,并烧毁他们的城。同时他也说,这些被召的人不配这一筵席。但既然筵席已经准备好了,不能因为前面的人不配就浪费了。于是他就差仆人到大街上,不论遇到何人,不管他们是恶的还是善的,都一并邀请来出席。结果,来的人就成了王的宾客。但其中有一位没有换上礼服就前来赴宴,被王认为是大不敬而被扔到黑暗里去。最后耶稣总结说:「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少。」(太廿二:14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过程,一个是神的呼召,另一个是神的拣选。神要召谁,什么时候召,这是完全出于神的主权,完全不在于人的行为。人没有资本来要求得到神的这一呼召。但一旦这一呼召发出来了,被召的人如何回应却决定了这人的结局。第一批被召的人,完全忽略神的呼召。他们正如一些拒绝信神的人,当然不能进天国。那接受了邀请却没有穿上礼服的,犹如那些口头相信,但却没有因敬畏神而改变生命的人,他们即使进来了,也会被扔出去。惟有那些响应神的呼召,又在行为举止上与所蒙的恩召相称的人,最终能够安享于神的国度。从中我们看到了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的互动。两者缺一不可,过于极端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完全的。

  让我们回到雅各和以扫,神对他们其实都挺恩待,但他们的人生选择与他们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密切相关的。从他们的选择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意义非凡的属灵功课。

  首先我们来看以扫。作为长子,他天生带着尊贵的身份,这也是神对他的祝福之一。他生活在一个富有的人家,找到食物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雅各的一碗红豆汤,应该不是他惟一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但是,他只是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就把长子的名分出卖了。对于神亚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地,以扫也并不珍惜,轻易就自行离开了。这一切只能说明他对神的祝福的轻视。

  我们很容易去批评和取笑以扫。但是,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否也同样轻看属灵的祝福呢?其它大的方面就不用说了,就从我们聚会迟到的现象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聚会迟到是北美教会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明白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是神用祂自己的独生子的生命换来的吗?我们明白自己能够在在教会里敬拜,是神赐给基督徒莫大的权利吗?然而,我们去敬拜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心态呢?或许我们觉得上教会是给神一个面子,能出现就不错了。所以我们才会疲沓不堪,拖拉迟到出现在教会。甚至有人宣称自己不可能不迟到。这是什么说法?我们去赶飞机会迟到吗?送孩子去考试会迟到吗?这些表现不正说明了自己对什么更为看重吗?这样的心态,只能说连以扫都不如,我们期盼神会怎样回应我们呢?

  若干年前,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夏威夷,他希望接见当地的华人社会名流,一位知名教授也收到的邀请。这本是莫大的荣誉。但是,这次接见安排在礼拜日。这位教授在看了邀请以后,二话不说就给予谢绝。他坚信礼拜日是用来敬拜神的,觐见神要比会见国家领导人要更为重要。这是看重自己属灵祝福的表现。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应当怀有这种心态,以认真的态度敬拜神。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我们又何必好高骛远地高谈为神牺牲自我呢?

  以扫的另一致命之处就是贪爱世俗。这一点从他的后代以东人身上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圣经中的《俄巴底亚》书就是针对以东人的。其中讲到他们试图依靠地理的优势,以为自己住在高山险要就必会固若金汤;他们也试图依靠经济上的优势,以为为自己累积了足够的财富就定然高枕无忧;他们还试图依靠政治上的优势,以为结交了盟友就能保平安无事。但神却告诉他们,不论他们的住在多高的地势,神都可以把他们拉下来;不论他们积存多少的财宝,盗贼都会前来一扫而空;不论他们的盟友是多么的忠实,终归都是会欺诈翻脸。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他们的拯救,离弃了神,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将来。

  我们在世上依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身居美国这一强大稳定的国家吗?我们不已经正在目睹美国的逐步衰退吗?将来的没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靠的是401K帐户里的存款数目吗?但只要股票市场轻轻一动,就很可能会使401K变成104K,这靠得住吗?我们靠的是自己的人脉吗?在大部分的谋杀案中,凶手都是被害者最亲近的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安全感和盼望建立在这些东西上面,我们最终都必然会失望的。以扫和他的后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前车之鉴。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雅各。不管怎么说,对于神为何拣选如此奸诈的一个人,我们还是不能理解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神从来没有认同雅各的奸诈,也从来没有鼓励他去使用奸诈的手段。相反,神让雅各偿尽了那种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滋味。他讹诈了哥哥长子的名份,他在娶妻的时候也被人讹诈,结果他所心爱的拉结只得了个偏房的名份;他欺骗父亲得到了祝福,但他也被儿子们欺骗,误以为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约瑟已经死去,从而徒增悲哀好多年。其实,如果他不使用欺骗的手段,神对他的祝福或许会更大。就拿长子的名分来说,这并不是神祝福他的前提。在圣经中,许多被神祝福的人,都不是长子,如约瑟、大卫、所罗门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因为雅各奸诈,神才祝福他,而是尽管雅各奸诈,神仍然祝福他。这当中彰显的是神的恩典及怜悯。这也就给了我们盼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的行事为人与雅各是很相像的。读书的时候,我们努力要考比别人更高的分数;就业的时候,我们都试图找到工资最高的工作;购物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最物廉价美的品牌;就连旅游观光,我们都要尽力挤到那尽收美景的最佳方位。我们不也是在凡事上为自己拼命地抓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雅各。神既然可以不因雅各的贪婪而摒弃他,祂同样可以不因我们的自私而撤回祂的祝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喜讯。

  这并不是说雅各就可以坐享其成,神的祝福就会自然来到。与以扫相比,雅各对属灵祝福的态度是明显不同的。他如何对神作出回应,以及如何与神互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首先,雅各选择依靠神。在回归迦南地的路上,当他得知以扫正带着四百人迎他们走来的时候,心里极度紧张。虽然他作出安排,把人分成两队,但他心里仍然是极度惧怕和愁烦。他知道,虽然他的家业庞大,但他的势力救不了他,虽然他的心计超凡,但却也无计可施。在这个时候,他在世上没有可以倚仗的任何东西,用以脱离以扫的手。但他知道,要他回迦南地的是神,这是一条必走的路。所以,他没有掉头逃跑,也没有另寻其它的出路。他所做的就是向神祷告,求神帮助他渡过这一难关。他对神说:耶和华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父亲以撒的神啊,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但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求你救我脱离我哥哥以扫的手;因为我怕他来杀我,连妻子带儿女一同杀了。你曾说: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后裔如同海边的沙,多得不可胜数。(创卅二:9-12)从这一祷告中,我们看到他对神的感激,他深知道他所得的一切都来自于神,同时他也记住了神的应许,知道神不会弃他不顾。这是一个信心的表现。

  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当我们心中也惧怕愁烦的时候,我们试图依靠什么来渡过难关呢?以东人那种依靠地势、财富、人脉的做法是一选择;雅各这种信靠神的安排的做法则是另一选择。我们如何选择呢?时常感恩,时常祷告,时常把主权交托给神,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关键所在。与雅各一样,我们当中很多人也是身无分文地来到异国他乡,也为自己开创了一片小天地。从能力上来说,我们或许不会比雅各差到哪里去,所以要学会放下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神通过多方的磨炼,就是为了让雅各学习这样的功课,盼望我们也尽早对此有所领悟。

  其次,雅各牢牢抓住神。雅各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丰盛。当他看到神的祝福来临的时候,他知道着正是他所需要的,所以他牢牢抓住不放。神的使者不祝福他,他就坚决不放手。最终他得到了神的祝福,从此他也真正认识了神。如果他没有如此坚决地态度,谁也不知道他是否会得到这一祝福。

  我们也得到了神在物质上的祝福。我们当怎样看待这些祝福呢?如果我们以这些祝福为满足,所追求只是这些暂时的好处,我们就会如同以扫一样,最终很可能就会在祝福当中沉沦。但如果我们具有雅各那种心态,看待属灵的祝福胜于物质的丰盛,我们则可能得到更大及更长远的福份。

  有什么的样的祝福我们是要牢牢抓住的呢?首先我们要抓住的是神的话语。神赐给了我们宝贵的圣经,我们有认真去读吗?圣经里包含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及神对我们生命的带领,但很多时候我们把之当作平常,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赚取那不能永存的东西,甚至是花时间在毫无意义的电视节目和八卦新闻之上,也没有想到要从圣经中吸取永恒的祝福。教会安排的这些灵命造就的培训,以及各级的主日学课程,都是帮助信徒获取永恒祝福的机会,我们有想着去牢牢抓住吗?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抓住的是侍奉神的机会。教会的任何事工,如果神亲自去做,要比我们任何人做都好得多。但神拣选我们与他同工,这对我们是莫大的恩典,这是我们需要抓住的机会。好多年前我们刚搬到夏威夷的时候,有人介绍我和太太去了一家美国的超大型教会,在那里聚会的一切安排都是井井有条,现代技术的应用让人赏心悦目,牧师的讲道也令人佩服不已。另外,我们不需要介入教会的内部管理,所以自然看不到其中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当时真是觉得好舒服,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很好的喂养,要是教会生活都是这样,那该多好!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发觉有问题。这种只进不出的「喂养让我们的灵命成长出现了瓶颈。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祷告以后,我和太太决定还是转投一家华人教会,尽管我们都是在美国教会信主和成长的,对美国教会的文化完全没有隔阂。但是,要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自己的恩赐来侍奉神,我们发现还是必须要回到华人教会。虽然在华人教会我们遇到了不少自己不想遇到的风波和内耗,但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情形,也成为了自己灵命成长的关键一环。所以,作为基督徒,我们不要甘心于只得到好的喂养,还要抓住机会侍奉神,因为这是神赐给我们的福份。

  前往南美洲,向土著奥卡族人传福音而殉道的埃略特说道:「失去那不能永存的,而赢得那永不失去的,这人实非愚蠢。」(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what he cannot lose)盼望我们也选择做这样的聪明人。

  最后,雅各愿意顺应神。他愿意让神改造自己的生命。他本来是贪生怕死的,因为害怕以扫的攻击,把家人安置在前头,而自己则留在了最后。在与神摔跤,并得到了神的祝福以后,他就不顾个人安危,一个走到了最前头,先行与以扫会面。从中我们看到他从神那里支取了勇气,他的生命也发生了改变。到了后来,他的儿子们去埃及买粮食,但约瑟却偷偷把钱还了给他们。他们当时也不知道是谁,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钱没有被收取,还以为是埃及人一个错误。在过了大约一年以后,雅各还记得这件事,叮嘱要再次前往埃及买粮的儿子们,一定要把钱还给别人。从中我们看到了雅各生命本质的变化,他不在是那拼命为自己抓的那位雅各。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当顺应神,活出被神改变的人生。神照着我们的本相接纳了我们,这是出于祂的恩典。得到了这一本来自己不配得的恩典,我们理当对神有所回应,努力改变自己的本相。从前自私的,要学习慷慨;从前骄傲的,要实践谦卑;从前忧虑的,要尝试交托,如此等等。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1-3)这里讲到的「相称」及各种好行为,其实就是耶稣在大筵席比喻中所指的礼服」,这是神对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基督徒必须追寻的生活表征。


  以扫和雅各在本性上其实是相似的。但以扫因为轻看属灵的祝福和贪爱世俗的荣华,沉醉于做低头族,因思念地上的事而走出了一条人生道路;而雅各则在关键抬起了头,愿意求告神、抓住神、和顺应神,因思念上面的事而走出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盼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Tuesday, August 1, 2017

两条道路(七):巴拿巴与巴兰

  几年前有一次回国探亲,在回美国之前,想起要买一些小礼物,好送给一些美国朋友作为留念。家中的亲戚就介绍我到淘宝网上去淘一淘。那是我第一次上淘宝网,果然在上面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在淘了一阵子以后,我看中了一把折叠起来像信用卡,可以放入钱包的扁平小刀。但在下订单之前,因为想起亲戚的警告,说淘宝网上有许多假货,最好能够确定一下,于是我就给店主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买礼物是要拿到美国送人的,请她务必寄来真品。谁知他在电话上说:「先生,请您完全不要顾虑,为了证明我卖给您的是英国制造的真货,我免费送您一仿真品,您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这真是让我苦笑不得。收到包裹后,我仔细比较了这两把刀,发现那冒牌货实在是几乎可以乱真。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假乱真的世代,假货满天飞不要说,就是连人都有假的。「身份盗窃」是最近热议的话题。如果我们不小心,别有用心的人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份信息偷去,盗用我们的名义去借钱或干出其它的犯罪勾当,最后把罪名栽赃在我们头上。货有假的,人也有假的,基督徒有没有假的呢?本文试图通过巴拿巴和哈兰的对比,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当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旷野漫游四十年的末期,他们来到约旦河以东。在神的帮助下,以色列人在那里打败了几族的迦南人。这让当地的摩押人闻风丧胆,生怕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噩运。他们本来可以归向神,与以色列结盟而得到神的祝福,但他们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摩押王巴勒伙同米甸人,差人带着卦金,前去找到一位名叫巴兰的先知,试图贿赂他,让他去诅咒以色列人。巴兰这人很特别,他不是以色利人,但却能得到耶和华神的启示。在这些不速之客来临的当晚,神就启示巴兰说:「你不可同他们去,也不可咒诅那民,因为那民是蒙福的。」于是巴兰就回绝了这些访客。后来巴勒不甘心,派出更尊贵的使臣再度去贿赂巴兰。当再次见到这些来客时,巴兰对他们说:「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过耶和华我神的命。」这一回答听上去真的非常属灵,也显示出他清楚了解神的旨意。但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反映了他心存侥幸的心态:「现在我请你们今夜在这里住宿,等我得知耶和华还要对我说什么。」或许是看到他明知故问的做法,神就允许他去。在得到了神的「许可」以后,他第二天一早就备上驴,迫不及待地与巴勒的使者一同上路了。在前行的路上,神曾用巴兰的驴与他说话,试图再次阻止他,但巴兰所表现的是表里不一,一意孤行。当然,巴兰完全不知道的是,他这贪婪偏僻的做法,正在被神使用来成就祂的旨意。本来巴兰是要去咒诅以色列人的,但神却使他四次祝福以色列人,神用巴兰的言语大大地安慰了以色列人。本来,如果故事就此结束了,巴兰的结局也不算太坏。但是,定然是不甘心于失去巴勒的悬赏,他给巴勒想出了一个邪恶计谋,就是让摩押女子去勾引以色列人,以至于他们行奸淫和拜偶像得罪神,遭致了神降瘟疫到他们当中,导致以色列人当中死了不少人。最后巴兰死在了以色列人的刀下。新约圣经如此评价巴兰:「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彼后二:15)圣经还特别警戒我们不要随从「巴兰的路」,也必须防备「巴兰的错谬」。

  在圣经中,与巴兰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是巴拿巴。圣经是这样介绍巴拿巴的:「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徒四:36-37)当保罗从一个迫害基督徒的人,转化为主的忠实信徒的起初,信徒们都还不相信他,当他去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大家都躲着他。那时惟有巴拿巴敢于接待保罗,并向使徒们引荐他,成为了保罗和使徒们之间的桥梁。当福音传到安提阿时,有许多外邦人信而归主,在耶路撒冷的信徒们觉得奇怪,就派巴拿巴前去调查。结果巴拿巴看到神在外邦人当中的工作,就顺应神的旨意,在那里传扬福音,教导和劝勉众人,并把保罗一同请来建立教会。信主的人被称为「基督徒」就是从那里开始的。之后巴拿巴常与保罗一起旅行宣教和建立教会,一同经历各种的逼迫和阻挠,中间虽有一段时间因看法不同而曾经分开,他也因犯错误而被保罗批评,但最终他们得以化解分歧,继续同心为主做工。圣经对巴拿巴的评论是这样的:「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十一:24

  从恩赐上来看,巴拿巴和巴兰很相似。从巴兰与摩押使者的对话,以及他无意中对以色列人的祝福,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非常能言善道的。而巴拿巴这个名字就是「劝慰子」的意思,表明他也善用话语使人得安慰。但是,在跟随神的心态上,以及如何使用他们的恩赐上,巴拿巴与巴兰却是南辕北撤,这导致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结局。他们的人生正好印证了耶稣的教导:「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5-20)先知也好,传道人也好,信徒也好,都有真假两种。我们当如何警戒自己,不要堕入假信徒那一类呢?首先让我们先看看真假信徒有何区别。

一.       真假信徒的区别

  一个人是否真正信主得救,这是在乎神和这个人。一个人所结的果子好坏与否,最终的评判在于神。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对人妄加论断。但根据耶稣的教导,我们至少可以省察自己的行为,避免成为不结好果子的假信徒。从巴拿巴和巴兰的对比,我们看到了真假信徒之间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真假信徒的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对神的心态上。像巴兰那样的假信徒,是被私利所驱使,并没有真正顺服于神。他们甚至把神的恩典当作牟利的手段。当神的旨意与他们的想法一致的时候,他们可以顺着去做,从表面上看上去是顺服神。当神的旨意与他们的追求相矛盾的时候,他们就会千方百计找漏洞来推脱。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正如神让巴兰无意中为以色列人祝福一样,这样的假信徒非常清楚在什么情形之下该说什么话,有时看上去很属灵,并且还可能有风光的侍奉。但到最后他们终究会原形毕露,巴兰的贪婪让他最后显露出一个地道假信徒的本色。

  像巴拿巴那样的真信徒,是愿意被圣灵充满,按着神的旨意去做的。不管神的旨意是否对自己有利,自己是否愿意去做,都必须服从。按着这样的心态,巴拿巴把所有的财产变卖,全然奉献出来,没有保留,没有怨言。这是以神为中心的心态。在凡事上,我们想到的不再是自己可以得到什么,而是神如何得荣耀。

  基督徒很容易犯巴兰的错误。对于圣经的道理,我们都清楚。对于所有属灵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标准答案。我们也时常把感谢和赞美放在嘴边。但在实际行动上,我们的表现与世人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追求的目标,还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得到利益,我们甚至把神当作追求这一目标的工具。按照这样的心态,我们只会遵从圣经里我们所认同的部分。比如说,圣经教导要奉献,我们也觉得拿一些钱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可以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同意神的教导。但说到要什一奉献或者是更多,我们就会充耳不闻。以这种心态跟随神可以说是在与神玩属灵游戏,也是巴兰的「错谬」所在。

  其次,真假信徒的区别体现在他们做事的方式上。假信徒明知道神的旨意,却仍然心存侥幸而明知故犯。巴兰明知道神的心意是不可以咒诅以色列人,但他还留下那些访客,试图看看神会不会改变心意。当神通过驴子来阻止他的时候,他还跟神说:「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挡我;你若不喜欢我去,我就转回。」(民廿二:34) 先前他已经得到神的启示,命令他不要去咒诅以色列人,现在又看到神在阻挡他前去的道路,他还要多此一举地询问「你若不喜欢我去」。他是一个奢望神改变心意来顺应自己的人。既然他如此一意孤行,神也就将计就计,使用他的违背来成全自己的旨意。圣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犹大和参孙等等。他们因违背而「成就」了神的计划,在神的国度里非但得不到半点功劳,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可悲的下场。

  反观巴拿巴的做事方式,他是对神充满信心。这样的信心让他有勇气挺身而出。在保罗刚刚信主开始传福音的时候,耶路撒冷基督徒都不相信他。因为在此前没多久,保罗还是一个热心逼迫基督徒的人,他的恶名远扬,以至于大家都因惧怕而对他避退三舍。这时惟有巴拿巴明知道可能有危险,他仍愿意接待保罗,聆听保罗的见证,并为保罗正名。因着巴拿巴这样的信心,他为保罗更好地使用恩赐,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扬福音铺平了道路。虽然圣经没有讲述巴拿巴为何没有惧怕保罗,但从圣经中对他一贯做事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观察和顺应神的人。他对保罗的接纳,与他的这一特性是一致的。他愿意把自己的意志降服于神的意志之下,结果他因顺服而被神所用,他自己也必然在神的国度里得到赏赐。

  在这一点上,基督徒也当非常小心。我们是否也常心存侥幸地在得罪神呢?我们有否明知道神不喜悦我们接触色情媒体,还忍不住去偷窥呢?有否明知道怒气是得罪神的,却还是吼了再说呢?有否明知道贪婪的是不对的,还对发一笔横财心存幻想呢?有否明知道把孩子送到自由化的学校里很容易会被潜移默化而离开信仰,却仍要挺而走险呢?如此等等。我们常以「软弱」来为自己开脱。但我们为何常常软弱呢?神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是什么?我们觉得神不在乎我们的行为吗?还是认为祂太忙了管不过来?我们在这样的事情上明知故犯,或是重复犯错,其实就是与「巴兰的路」越走越近。神在乎我们的做事方式,祂也必为我们的决定向我们问责,我们不可大意处之。

  最后,真假信徒的区别体现在他们对人的影响上。因他所想出的恶毒计谋,使许多以色列陷入罪恶当中。因他们所犯的罪,连累了许多的以色利人。巴兰就是酝酿这一悲剧的始作俑者。他最终还是给神的选民带来了咒诅,而他自己也遭到了神的惩罚,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巴拿巴对人的影响则是许多人因他而归服了基督。他的人生给人带来的是祝福。他真正做到耶稣对我们的期盼:「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6)这是每个信徒当追求的目标。

  我们的人生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虽然不会去出诡计害人,但我们会不会绊倒人呢?为什么在教会里长大的年轻人,有哪么多都离开了信仰呢?这是否与我们做家长的说一套做一套有关呢?孩子们对我们是最为了解的,如果看到我们的信仰只是说说而已的一套理论,他们会真心相信吗?同样,世上的人都在留意我们这些号称为基督徒之人的言行。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给人带来的是永生和永死的影响。神对绊倒人的人的惩罚是严厉的,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真假信徒的两条人生的道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当选择走上那条道路呢?

二.       真假信徒的选择

  看到了许多类似巴兰的行为,我们或许心中也会产生疑问,是否要表现完美才称得上真信徒?不是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巴拿巴在安提阿热心向外邦人传扬福音,但有一次从耶路撒冷来了一些强调信徒必须接受割礼的教会领袖,巴拿巴因害怕就随从其他犹太信徒,故意与外邦信徒隔离开来。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保罗的批评。这说明,即使是真心信主的信徒,也有其挣扎的地方。我们都处在一个成圣的过程当中,都有各自需要对付的罪。像巴拿巴那样偶尔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怀疑自己的救恩。

  但是,我们不当以此为借口,从而继续生活在罪中,或是在属灵生命上无所长进。圣经上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三:15-16)从中可以看出对待信仰不冷不热的严重结果。本文无意论证人是否会失去救恩,但如果我们号称基督徒,却在各方面活得像巴兰,我们充其量是「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一样。」(林前三:15)将来又如何面见神呢?

  所以,我们信,就要做真信徒。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如何才能彻底离开巴兰的道路,做一个十足的真信徒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像巴拿巴那样,被圣灵充满。圣经上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圣经把圣灵充满与醉酒来作对比。醉酒就是一个人完全被酒精控制,不再是自己。被圣灵充满就是一个人被圣灵完全掌管,自我不再掌权。这是神给每个基督徒的一条命令。所以我们知道,被圣灵充满,不只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当圣灵掌管我们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不再一样。我们如何才能被圣灵充满呢?

  要被圣灵充满,我们首先就要认罪悔改。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二:38)可见认罪悔改是领受圣灵的前提。如果我们不认罪,表明我们不愿将主权交托给神,圣灵又怎么会充满我们呢?我们的认罪悔改,不单只包括在言行上对人和对神的得罪,还包括我们心中的骄傲、冷漠、嫉妒、仇恨等等不符合神心意的心思意念。这样的认罪,不能是笼统概括的「世人都犯了罪,所以我也一定有罪」,也不能是敷衍了事的「如果我犯了罪,就请你原谅我」,更不能是先斩后奏的「做了再说,反正神会原谅我」,我们不要再玩这种属灵的游戏。对自己的罪认识得越深刻越具体,我们就会越发意识到自己的不可靠,也就会越发仰赖神。如果我们一天下来发现自己无罪可认,或是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认罪,我们其实正在犯骄傲和自以为义的罪,这也说明我们对罪已经麻木。在如此的光景之下,我们是不可能被圣灵充满的。所以,认罪悔改应该是我们属灵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被圣灵充满,我们还要时常祈求。耶稣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祂的人吗?」(路十一:13)神愿意我们被圣灵充满,但我们必须祈求。这种祈求,应当是持续不断的。我们过去有被圣灵充满的经历,不表示我们就会一直被圣灵充满。所以每当我们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需要勇气去他人传扬福音的时候,甚至是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都可以向神祈求,让圣灵充满我们。我们为什么不求呢?或许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可以掌控,不需要神的介入;也或许是我们不相信神会回应自己的祈求,切实地帮助我们。我们必须纠正这种骄傲和不信的心态,放胆持续地向神祈求,特别祈求祂以圣灵充满我们。

  要被圣灵充满,我们还要相信接受。圣经说:「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祂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祂的,无不得着。」(约一五:14-15)我们时常祷告向神要这个要那个的时候,其实并不清楚我们所求的是否符合神的心意。所以我们对于神是否会应允我们的祷告并不确定。但是,既然被圣灵充满是神的命令,也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那我们向神求被圣灵充满一定是符合祂旨意的,所以我们当有信心相信,祂一定会成就我们的祈求,一定会以圣灵充满我们。这应该是我们最为确定答案的祷告。被圣灵充满,不是一种感觉,而是出于对神的应许的信心。被圣灵充满,不一定会让我们手足舞蹈,也不一定会让我们口出方言或行出神迹。圣灵充满每个人的方式或许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相信神的应许一定不会落空,我们需要做的是,留心圣灵的带领,允许祂对我们心灵的掌管。

  要被圣灵充满,我们还要谦卑顺服。圣经说:「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五:19)当圣灵要充满我们的时候,祂或许会赐给我们一个意念,或许会让我们想起一段经文,或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个见证,以启示神的心意给我们。这是圣灵对我们的感动和带领,但这一感动并不一定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比如说,圣灵让你去关心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或是放弃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或是去原谅伤害过你的人,或者是提醒你不要含怒到日落,如此等等。面对这样的感动,我们可以觉得自己做不到或不愿去做而打发了事。这就是消灭了圣灵的感动,圣灵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充满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愿意知难而上,本着顺服的心,顺从圣灵的带领,圣灵就会不断带领我们,让我们有力量去做原本不愿意去做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就是被圣灵充满了。

  一个人被圣灵充满,他在属灵上的力量是巨大的。最近认识了一位宣教士及他的全家,他们在美国接受神学深造以后,有多家教会挽留他们。从各方面来看,留在美国是他们最合理的一个选择。第一,如果回中国,在一个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里牧养教会,生活供应和人生安全都没有保障;第二,如果留在美国,他们就无需时常面对不信的家人以致整个社会所施加的各种压力;第三,他们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患有严重的哮喘,要回到污染严重的中国,身体的健康是一极大的挑战。他们以其上任何一个理由留在美国,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表示理解。但他们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结果,他们回国后所遇到的挑战,比人们意料之中的还要严峻得多。但他们无怨无悔,在患难中一如既往地传扬福音。相信这是他们顺服圣灵带领的结果。他们的两个孩子因先后得重病而往多次进入医院治疗,虽然他们心力交瘁,但因着对神的信靠,众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本质不同的生命。就在医院里,就有多位病童的家长因他们而信了主。不管是在跟随神的心态上,或是做事的方式上,还是对人的影响上,他们都结出了好果子,体现出了被圣灵充满之真信徒的优良品格。愿那充满他们的灵也充满我们,帮助我们结出美好的果子。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