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9, 2011

最根本的禍患

  有一天,三個朋友聚在一起,討論在自己死後,最希望別人在遺體告別的時候給自己怎樣的評價。第一個人說:『我最希望別人說的是,「他走了真可惜,否則他還可以賺很多很多的錢。」』第二個人說:『我最希望別人說的是,「他不應該走呀,不然他還會繼續發表更多優秀的文章。」』第三個人說:『這些都很好,但我一點都不稀罕。我最希望別人說的,就是「看那,看那,他又動起來了」。』親愛的朋友們,或許我們會認為,死亡是人生中需要面對的最大的禍患,我們都不想它臨到我們身上。但是,不論從聖經的記載,還是從我們的古老先賢所留下的線索来看,死亡並不是人類最根本的禍患,它只是最根本的禍患所帶來的一個結果。本文要分享的,就是人世間最根本的禍患是甚麼,它怎麼來的?以及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和脫離這一最根本的禍患。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最根本的禍患的來源。

一.   禍患的來源

  根据圣经记载,神完成了對宇宙萬物及地上的生靈和人類的創造以後,在神的眼裡,一切都是甚好的。祂把人安置在應有盡有的伊甸園裡,讓人有最合適的生活環境。從祂的創造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祂對所有一切的創造,好像都是在為人類的到來而鋪路。相信每位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前,都會大費周章地準備,為的是迎接小生命的到來。我們都會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新生兒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我們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對這孩子的愛。從神的創造中,我同樣可以看到這一種愛,祂創造了如此浩大的一個宇宙,最後是為了把人安置在地球上,由此可見祂對人的愛有何等的深。

  神為人安頓好了一切以後,還賜福給他們,吩咐他們生養眾多的後裔,並要他們管理這個世界,還在伊甸園裡安放了一棵生命樹,讓人有機會吃了,就可以永遠活著。本來人類就可以活在這種與神的和諧之中,快快活活的享受神所賜的一切祝福。可惜事與願違,這天倫之樂沒有維持多久,人就失去了神許多的祝福。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失去了神的祝福,就是禍,因為這部最早的中文字典是這樣解釋『禍』這個字的:『害也,神不福。』神不祝福了,這就是禍。我們的古老先賢們對禍的理解,不是死亡,也不是任何生活遭遇上的不幸,而是失去了神的祝福。這不是這很有意思嗎?這也是為甚麼禍字是帶示字旁,因為它是與神有關的。對與人為甚麼會失去神定意要給人的祝福而導致了禍患,聖經裡有了詳細的記載。

  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我們當然希望,將來有一天,孩子們會對這愛作出回應,心甘情願地愛我們,這是每一位父母的最大的期盼,也可以說是每位父母的天性。我相信這一天性是由神而來,因為神有這樣的性情,所以人也繼承了這樣的性情。神對人的愛也是沒有條件的,在人類還沒有做出任何回報之前,祂已經為人預備了一切。但祂當然也希望人能夠對祂的愛作出回應,由衷地去愛祂。為此,祂給了我們的祖宗一個選擇的機會,為的是看人是否願意敬畏祂和愛祂。聖經是這麼說的:『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6-17)

  從這個命令當中,結合剛才講到的,我們看到了伊甸園中有兩棵特別的樹,一棵為生命樹,另一棵為分別善惡的樹。圍繞著這兩棵樹,神向人發出訓示,給出了一條禁令。這就是中文的『禁』字,上面有兩棵樹,下面是一個『示』。或許我們的古老先賢對這一故事也有相當的了解。

  後來,我們的祖先聽從了魔鬼的引誘,以為神有所保留,不把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結果吃了這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導致了與神關係的破裂,也導致了上面經文中所預言的死亡,同時失去神的許多祝福。這就是一切禍患的起頭,也是人類最根本的禍患,是因人違背神,與祂脫離了關係造成的。這棵樹本身應該沒有任何魔力,讓人吃了可以在生理上產生任何的變化。但這棵樹確實維繫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棵樹給人指出了兩條路,從中可以看出人對神的態度。如果人順服神的命令,就是敬畏神和愛神的表現,就會帶來祝福。但人若是違背這命令,就是選擇了離開神,招致禍患。『死』的一個意思就是分離,人與神分離了,這就是死亡。

  講到聖經中這個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引出許多疑問。有人說,神對人的設計是否有缺陷?如果祂不把自由意志給人,人不是就沒有機會違背祂,不就萬事大吉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人沒有眼睛、嘴巴、手、或腳,同樣不能吃到那樹上的果子而違背神,但有誰會認為神把這些器官和肢體給了我們,是錯誤的設計呢?賦予人自由意志,而不是把人造成只會跟從指令的機器人,正是神造人的最精華之處。做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孩子聽話,但有誰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唯命是從的人?我們都希望我們的配偶或男女朋友愛我們,但又有誰願意他們的愛出于無可奈何呢?神與人的關係也是如此,祂不強迫人,祂希望人能運用祂所賜的智慧去作出正確的決定,來回應神的愛。神知道甚麼是對我們最好的,而自由意志也是這最好的設計中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人們常問到的問題就是,我們如果告訴一個小孩不要做甚麼,他往往就會故意去做,人對神的違背是不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問題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只要稍微仔細想想,就可以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大家都知道,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有不可以殺人的條例,以剛才這個問題的邏輯來推論,凡被禁止的東西,人都是會故意去做的,這個世界應該四處都是殺人犯才對。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當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時候,往往會三思而後行。

  還有一個被常問到問題,就是為甚麼神好像不願讓人能夠分別善惡呢?其實不然,如果神不願讓人擁有這所謂『分別善惡』的能力,祂完全沒有必要把那棵樹放在那裡,讓人有機會去吃。其實這棵樹並不能使人得到更高的智慧,從而可以更清楚地分別善惡。只是談到分別善惡,就牽涉到一個善惡的標準的問題。在人違背神以前,人與神同在,人可以用神的標準來分別善惡,但離開了神以後,就只能用自己的標準了。結果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些人更是強詞奪理,把沒有理的都說成是有理的。人類的許多紛爭所帶來的禍患不都是源於此嗎?
  
  神對亞當的命令,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違背的結果,沒有半點含糊。亞當和夏娃應該非常清楚他們的行為會帶來的後果。而根據當時在伊甸園的環境,亞當和夏娃根本沒有必要去違背神,但他們卻故意這樣去做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亞當和夏娃的犯罪表明他們沒有認真對待神的吩咐,把祂的命令置之度外,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拒絕了神。由此可見,他們他們對神沒有敬畏。這樣,他們因此失去了神的祝福,招至了禍患。所以,我們的最根本的禍患的來源,就是人類的祖宗違背了神。因為這一禍患,整個人類墮入了一個敗壞的光景呢?這就是本分享的第二點。

二.   禍患的光景

  人在違背了神犯罪以後,第一件發生的事情就是關係的破裂,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破裂了。本來人與神之間有美好的關係,人對神沒有任何的畏懼。但在犯罪以後,人就開始要躲避神了。而且人心也敗壞了,對自己的錯誤,不但不承認,還開始了埋怨和對責任的推卸。亞當甚至還責怪神,他對神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創三:12),這就是怨天尤人的開始。這也是人用自己的標準來分別善惡,到頭來總是認為自己有理的開始。同時,因為犯罪的結果,神就把那生命樹封了起來,讓人無法再有機會去吃那樹上的果子。結果就是所有人都要面對肉身的死亡。

  人類最根本的禍,是人對神的違背,這個禍導致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的斷絕,进而引發了我們今天所目睹的一切患難。為甚麼這樣說呢?所謂的患難,無非就是一些天災或人禍。我們先來看一看人禍,然後再來分析天災是如何由這最根本的禍引起的。

  人的犯罪直接釀造了許多的人禍,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人犯了罪,離開了神,就開始了人坑人的勾當。亞當和夏娃生了兩個兒子,名叫該隱和亞伯,他們同時向神獻祭,結果因為神看中了亞伯所獻的祭,而看不中該隱所獻的祭,該隱就因疾妒而把弟弟給殺了。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宗殺人案,也是人違背神的直接結果。之後,神就給該隱作了一個記號,這位『兄』長就被明顯地標識為『兇』手。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犯人往往會被烙上一個烙印,有些烙印的圖案就像是一個X。有些研究古中文字的學者指出,兄弟的『兄』和兇手的『兇』這兩個字或許就是該隱的故事的寫照。

  在這之後,人類的罪惡不斷蔓延,人被自私的慾望所控制,把這個神所創造並交由人管理的世界弄得亂七八糟。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敵意和防備,道德的標準日漸衰敗,對神更是越來越遠離,甚至故意與祂作對。我們生活在這個罪惡的人群當中,必然會經歷到這罪惡帶來的惡果。從過去希特勒和斯大林所泡制的慘絕人寰的悲劇,到今天美國的九一一恐怖事件,還有國內的毒奶粉,以及台灣的摻入了塑化劑的食品,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充滿了人的自私、仇恨、忌妒、或貪婪所留下的傷痕。我們都直接或間接地成為這些罪惡的受害者。
 

 不管是直接地受到傷害,還是間接地受到牽連,我們都在承受這個罪惡世界給我們帶來的苦果。在我們一生所經歷到的患難中,很可能大多數都是人為造成的,有些是我們自己造成,有些則是他人造成。無論如何,人離開了神,這個原先在神看來是『甚好』的世界,就已經不再完美。人對神缺乏敬畏,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已經看到,神不祝福就是禍如果我們不扭轉對神的態度,就一定還會繼續災禍連連。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天災,自然災害與人的罪有甚麼關聯呢? 有人說,考古學不是已經證明在人類出現以前, 地震、海嘯等自然現象就已經在發生了嗎? 這不是否定了自然災害與人類犯罪的關係嗎? 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天災與人對神的違背之間的關係。

  首先, 神在完成了祂的創造以後,就祝福人,並且把管理這個世界的責任交給了人。人類在違背神以後, 因其無知與自私的本性,對大自然的開發失去了目標和藍圖, 或者根本上就是帶著貪婪的慾望而肆意搶掠、浪費、及過度采伐, 對大自然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破壞。自然災害也因此應運而生。現今正在使部分國人深受其苦的沙塵暴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其它的就不一一而逐了。如果人類與神的關係沒有破裂, 能夠按神的旨意和計劃來合理開發使用自然, 許多人為的自然災害是可以避免的。

  其二, 自然現象只有在造成了人員傷亡或財物損失以後, 才會被稱為災害。在珠穆朗瑪峰上或許時常都發生雪崩, 但平時沒有人會太在意, 但若有登山隊員因此被困或喪身其中, 這雪崩就會成為人們所關註的災難。許多的自然現象, 如地震及火山爆發等等, 也許本身就是神所造的世界的一部分, 在人類被造以前就已經存在。但如果它們對我們不構成任何傷害, 就不會成為人類的災難。在神的保護之下, 這些自然現象應該不會對人類有任何的傷害。人類若不違背神,我們就有神直接帶領和保護, 我們應當對要發生的自然現象有預知而及早防備, 或許人類根本上就不會居住在那些可能出現災難的地方,一些壯觀的自然現象不但不會成為災害, 甚至還可能令人更加敬畏和讚嘆神創造的奇妙。

  然而,在亞當和夏娃違背神墮落以後,神根據祂公義的本性,對人施行了審判。亞當和夏娃得到了各自的處罰。而本來是賜給他們為產業的大自然也受到了牽連。創世記三章17節這樣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詛咒。』這就是說,因為人的犯罪離棄神,我們所生存的大自然也受到了詛咒。聖經上還說:『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八:21-22)這裡說到自然界是在敗壞之中,這是人違背神所帶來的結果。雖然我們無從知道大自然在敗壞前是怎樣的。但從創世記前三章的描寫來看, 伊甸園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地方,其自然環境也一定非常適合人的居住。但自然界被詛咒之後,它的運作就不再完美了,我們所經歷到的許多天災,或許就是自然界受到詛咒而造成的,也是人對神的違背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不論是人禍,還是天災,如果我們追根問底,最根本的禍患,都可以追溯到最初人類對神的違背。這一違背,導致人心的敗壞和世界的敗壞。不論我們如何努力,都是無法掙脫這些敗壞帶來的惡果的,這就是為甚麼有時候好人也會遭難的原因。這些敗壞是普世性的,所帶來的災難也是普世性的,不論是好人和壞人,都必深受其害。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在面對苦難時,採用的都是類似於亞當的回應──怨天尤人。我們時常聽到類似於這樣的質問:『既然神存在,為甚麼還有這樣可怕的事情發生呢?』人們甚至還試圖以這類的問題來否認神的存在。孰不知這個世界是神交給人管理的,管得的不好,我們只能怪人自己。但人卻往往不願意作出這樣的反思,進而繼續違背神,招致了越來越多的禍患。

  既然我們生活在這敗壞的世界裡,遭遇到禍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怎樣才能脫離這些禍患呢?這是本分享的第三點。

三.   禍患的脫離

  人最根本的禍患是人違背了神而與祂斷絕了關係。所以,禍患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要與神恢復關係。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與神合好,試圖重新建立這一關係,但因方式不對,結果卻是一無所得。人是不可能靠著自己的方式與神和好的,只有神自己的方式才能讓人與神和好。而神的確也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方式,這個方式就是耶穌基督。盡管人選擇違背了神,把這個世界弄得一團糟,造成了許多的患難。但神還是愛人的,祂差遣了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擔當了人類因犯罪而該得到的懲罰。

  聖經上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耶穌基督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樑,通過認識和接受祂,我們可以重新經歷到與神同在的美好。人因違背神而離開了神,要恢復與神的關係,則必須從順服神開始。神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給我們帶來的救贖,是神給我們提供的與祂合好的方法,相信耶穌基督的拯救,接受神的預備,就是順服神的表現。通過這樣的順服,我們就可以與神重新建立關係。如果我們一意孤行,非要堅持自己的方法,我們可能只會在禍患中越陷越深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再一次,神已經為人預備好了道路,就像當初在伊甸園中時一樣,祂還是不強迫人去愛祂。祂所做的是讓人看到祂的大能以及人自己的渺小,讓人能夠藉此歸向祂。使人經歷患難也是神讓人認識祂的一部份。通過這樣的理解,我們就知道,如果能夠通過患難而認識了神,我們就可以變禍患為祝福。

  通過認識耶穌基督,與神建立了關係,我們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禍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因此就能讓這個敗壞了的世界不再敗壞,但從我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卻可以因著對神的信仰,而在這個敗壞的世界當中站立得穩,世上的禍患也就不再顯得那麼可怕。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因為種種原因,要麼是出於神的管教和提醒,要麼是出於神的試煉和預備,神有時會刻意不把我們的苦難挪去。但耶穌在這節經文裡提醒我們,在患難當中,我們可以放心。這也就是說,我們在苦難當中不必有任何的害怕。這種勇氣是因為認識了耶穌而得到的,認識了耶穌,我們就知道祂會與我們同在,給我們力量去戰勝這些苦難。以下幾點是我們可以放心的緣由

  認識了耶穌,我們對苦難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每個基督徒都知道,雖然我們在苦難當中的遭遇非常不好,但這只是神的計畫中的一小部份,神要用此來成就更大的旨意,而這一旨意對我們一定是最好的。聖經上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比如說元素氯和鈉,獨自分開的時候,都是劇毒的東西,但當它們合起來的時候,就是人必不可少的鹽。當我們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苦難的時候,就不容易去怨天尤人,甚至還可以用喜樂和平安來看待苦難。有一位名叫蔡蘇娟的女士,就見証了這一點蔡蘇娟前輩在年輕的時候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眼睛不能見光,所以她的後半生都是在一間黑暗的房間裡度過。在人看來,這是非常不幸的遭遇,但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她不但沒有被擊垮,反而在她的暗室裡接待了許多的訪客,用自己的遭遇來勸慰和鼓勵正在經歷苦難的人,她成為了許多的人祝福。後來她被人稱為『暗室之后(皇后)』,但她卻是這樣來描述她自己:『我是暗室之后,祂(耶穌基督)是光明之主。』。對於苦難,蔡蘇娟前輩說:『很多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烏雲之上陽光永遠閃爍;悲傷之後,常有得勝與喜樂。』這是一個基督徒面對苦難時的喜樂,如果你認識了基督,這也可以是你的喜樂。

  認識了耶穌,我們就會在患難中更加有信心和力量。這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患難中並不孤單,神會時常與我們同在。聖經上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今年夏天我教女兒學游泳,有時候我就是故意放開手,讓她們自己掙扎,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她才可以真正學會。剛開始的時候,她非常害怕,尖叫聲可以蓋過游泳池所有人的聲音。但後來她也慢慢知道了,我是她隨時的幫助,每當她快要沉下去的時候,我總會伸手把她托住。這就讓她充滿了信心,放膽自己去游,結果很快就學會了。同樣地,基督徒都知道,神有時把我們放在患難當中,是出於對我們的愛,在經歷了患難之後,我們會成為更堅強的人。聖經上說:『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3-5) 基督徒在患難當中有信心和喜樂,不是因為他們的忍受力特別強,而是因為出於相信神對他們的應許。如果你願意認識基督,這個應許也可以是你的患難時的幫助。

  最後,認識了耶穌,我們就會在患難中更加有盼望。基督徒都知道,在世上的一切苦難都是暫時的。接受了耶穌為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我們就成為了神的兒女,因為恢復了與神同在的關系,雖然仍然還會面對患難,但我們已經可以經歷到神的同在,這就是我們在世上稍微先嚐到了天國的滋味,所以我們在患難中有喜樂。對於將來,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盼望,就是我們都會親眼見到神,並且永不分離,我們都要進入一個永遠沒有苦難的天家。在那裡,『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4)那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那裡,不再有敗壞,神永遠與人同在,也就不再有禍患。這是一個極其榮耀的盼望。認識了耶穌,你就會對永恆有盼望。你願意擁有這樣的盼望嗎?

  親愛的朋友們,或許你正在經歷苦難,或許你的親朋好友正在經歷苦難這是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敗壞的世界裡的必然禍患,我們靠自己的努力是沒有辦法徹底掙脫的。或許你現在正是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但希望你記住一個古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現在沒有患難,不等於永遠沒有患難,而要從根本上脫離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禍患,首先必須要認識耶穌基督,通過祂與神恢復關係。怎樣才能認識耶穌呢?認識耶穌不是在頭腦裡知道這個人,而是要邀請祂進入你的生命裡,成為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

  創造萬物的神已經在向你伸手,祂正在發出呼喚,要把你從最根本的禍患當中拯救出來。祂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祂要進入到你的生命裡面,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要與你建立關係,祂要進入到你的生命裡面,這是何等壯觀和美妙的圖畫?祂要幫助你走出困境,你聽到祂的聲音了嗎?此時此刻,祂正在呼唤你,祂正在敲你的心門。這是一個你可以請求這位偉大的神進入你的生命的時刻。你預備好了嗎?,此時此刻你就可以打開你的心門,讓耶穌基督按照祂所應許的,進入到你的生命裡面。

  如果你心裡有感動,願意接受耶穌作為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你可以用下面這個禱告來作出回應。親愛的朋友們,這是一個寶貴的時刻,一個脫離禍患、得蒙祝福的時刻,你準備好了嗎?打開你的心門來向神作出這一邀請吧!

「神啊,我從前不認識你,不知道我與你的關係是斷絕的,從而無法經歷你定意給我的祝福現在,我希望與你恢復關係,我願意打開心門,接受耶穌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感謝你赦免我的罪,求你管理我的一生,使我成為你所喜悅的人。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

Tuesday, August 23, 2011

兩分鐘反思:同工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五:21)

  在侍奉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滋生一種情緒,就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別人都當為自己讓路。這種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對同工產生埋怨,在團隊中造成紛爭的『同攻』局面。

  在主裡認真對待自己的任務,對自己的事工有熱情,這是非常可喜的。但全局的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的意見或事工得不到其他同工支持的時候,也許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等待的時候。只有當我們在主裡互相順服,把自己的事工交托仰望神,我們才可以不但做成神交給我們的事情,更可以建立榮耀神的團隊,在主裡一起『同功』。

Friday, August 5, 2011

兩分鐘反思: 『唯』與『惟』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2)

        小時候學語文,學到的『唯一』及『唯有』等等的詞彙,用的都是帶口字旁的這個『唯』字。在學習聖經之後,發現意思類似的辭彙用的都是帶心字旁的『惟』字。這兩個字雖然在字面上的意思沒甚麼差別,但它們卻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有一次在跟一位朋友討論這兩個字的時候,他非常感慨地說:『難怪今天的婚姻有這麼多的問題,原來當初那些「唯有你」之類的山盟海誓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當我們向神宣稱『你是獨一的真神』的時候,要用口頭上的『唯』,還是心裡頭的『惟』呢?這是值得我們時常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