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基督徒對禱告卻存在許多的誤區。有時我們是臨急抱主腳,以為一禱告神就指路,甚至也會斷章取義地把聖經的一些經文作為神對禱告的回應。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禱告也淪為與外邦人的求神拜佛無異,使得禱告沒有在我們的靈命成長上起到應有的作用。本文的重點就是對禱告這一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就帶示字旁的中文字的系列分享中的一篇,這一篇得主題是「禱」字。
聖經中時常提醒我們要禱告,其中一處出自猶大書。猶大書裡講到了許多「引人結黨、屬乎血氣、沒有聖靈的人」的表現和結局,同時也強調了基督徒要與他們有分別,這個區別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們「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一:20-21)甚麼是在聖靈裡的禱告呢?聖靈裡的禱告就是一種順服神的帶領的禱告,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所以本文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順服的禱告:首先,甚麼是以自我中心的禱告?其次,甚麼是順服的禱告?最後,針對如何實踐順服的禱告,本文會給出一些具體建議。
一.
自我中心禱告
禱告並不是基督徒的特權,在許多宗教信仰裡面,都有向神祈求禱告的做法。在《說文解字》中,「禱」字的解釋是「告事求福也」,也就是把事情告訴神,以求祝福。這應該不是只對基督徒來說的。即使是完全不相信神的人,在危難的時刻、無可奈何的時刻、或是面對一些無法解釋的情形的時候,也會在潛意識之下向上蒼發出驚嘆、哀求、或讚美。這些其實都是禱告中的一種,是人天然性的禱告。當人看到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的時候,不論是否信神的人都可能發出類似於「我的天哪!」的呼告。人與動物有所不同,受造的人雖然與神斷絕了關係,但人的靈性還是可以感悟到神的。人在關鍵時刻,往往是通過這種天然性的禱告來回應造物的主宰。天然性的禱告是所有人共通的。我們基督徒順服的禱告要遠遠超出這一層次。
第二層次的禱告是人為性的禱告,基督徒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的禱告停留在這一層次。人為性的禱告是以自我為中心,由我自己決定是否要禱告、在甚麼時候禱告、為甚麼事情禱告等等。這種禱告在其它宗教中也很普遍,我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燒香拜佛及叩拜祖宗求福等等行為。很多時候,基督徒認為我們所求的對象與他們的不同,這就足以區分我們的禱告和他們禱告。有一次聽一位弟兄分享說:很多人去廟裡拜拜,求升官,求發財,他們當然得不到所求的,因為他們所求的是假神!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沒有錯的,但反過來想一想,難道我們向真神求升官求發財,就一定能得到所求的嗎?基督徒順服的禱告與這些人為性的禱告,其區別不只在於禱告對象的不同。
以自我為中心禱告,顧名思義,就是圍繞著自己轉的,我們想要禱告,就禱告,或者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才想起要禱告。當我們想不起來要禱告的時候,或是我們覺得自己還可以駕馭掌控的時候,就把禱告完全擱置一旁。這種禱告在內容上,也是圍繞自己轉的,有多少時候,我們的禱告是向神要這個要那個,求平安求祝福求健康,求自己的事,求孩子的事,求家人的事,最後還沒睡著,就為其他一些好朋友也順便求一求。大家一定可以感悟到,這是一個非常自私的禱告模式,這種禱告往往只是把神當作一個工具,試圖達成自己的願望。說得不好聽,就是人在命令神去做事。人是主,神是僕。這種禱告,表面上人雖然求告神,但神的名只不過是一個為滿足個人方便的道具,並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
耶穌講到的法利賽人的禱告,就是這樣的一個禱告,這個法利賽人去到聖殿,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十八:11-12)他雖然口頭上感謝神,但這只不過是套公式而已,心裡其實沒有半點的敬畏。
可能是受到我們文化背景的影響,也因為我們自私的罪性,許多基督徒所做的禱告,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導致一些比較「清高」的基督徒就乾脆不禱告了,也就是不求了。他們認為,這樣的禱告與其他宗教祈求無異,既然神對我一切的需要都明白,我還禱告甚麼呢?
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對基督徒的另外一個負面影響,就是驅使我們去妄求,在神的旨意當中,祂以祂的慈悲憐憫眷顧我們的需要,有時我們自私的禱告的請求,剛好也符合神原本對我們的供應,我們就以為神聽了我們的禱告,甚至還下結論:「我們一禱告,神就開恩,滿足了我們的需要。」好像我們不禱告,神就會塞住祂憐憫的心似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們越發妄求,驅使我們去做苦心的禱告、冗長的禱告、甚至是忘形的哀求。我們把注意力及榮耀都歸在我們的禱告上,而不是歸榮耀於神。
基督徒的禱告,不應該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應該是在聖靈裡及順服神的。這樣的禱告,有甚麼樣的特點呢?
二. 順服的禱告
第一,順服的禱告從順服神的話語開始。很多時候,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去禱告。我們認為神已經知道一切,所以我們不需要禱告;我們認為自己還過得不錯或沒有甚麼特別的要求,所以沒有必要禱告;或者甘脆就是借托我們不明白為甚麼要禱告,從而故意不禱告。但聖經上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這裡說禱告是神對我們的旨意,也是神對我們無條件的命令。既然是神的命令,我們為甚麼不順服呢?神沒有說等我們有了需要才禱告,更沒有說等我們弄明白了原理才禱告。我們的禱告應該從立定心志開始,出於對神的順服,我們作出一個決定:我們要禱告。這是順服的禱告的開始。
第二,順服的禱告要順服聖靈的帶領。當我們立下心志,順服神的話語去禱告的時候,聖靈一定會感動我們,把需禱告的事項放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就可以為這些事項禱告。這種禱告不總是圍繞著自己的需要而展開。聖靈有可能通過我們的需要來提醒我們:我們是渺小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仰賴神的幫助和供應。所以,為自己的需要禱告是沒有錯的。但如果我們在禱告中總是想到自己的需要,那就一定有問題。聖靈的感動,往往讓我們看到的是神的偉大、自己的卑微、及他人的需要。聖靈的感動,應該更多是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靈性的不足,而不是供應上的不夠。聖靈會因我們的罪而責備我們。聖經上說:「(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在與法利賽人一起在聖殿裡禱告的是一位稅吏,他只是「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相信這必然是被聖靈催逼的禱告,讓他看到自己是一個需要神的恩典的罪人。
順服聖靈的帶領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不消滅聖靈的感動。很多時候我們會看見一些需要,要麼是有人生病了,要麼是有人遇上了困難,或者是有人需要聽到福音,這是聖靈激動了我們憐憫之心的時候。若有可能,我們不妨放下手中所做的,為這個需要禱告。免得一拖拉,就把這個需要忘得一乾二淨了。這種順服的禱告就是隨時隨地的禱告。
第三,順服的禱告要順服神的安排。就是這種禱告是一種交託,而不是求神來成就我們自己的計劃。這就有別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的功利性質。如果有人跟你說,「禱告很靈,所以你要多禱告」,千萬不要聽從這樣的話。我們不是因為禱告靈光而禱告,我們在禱告之後,也不要去追求這種「靈光」。我們是因順服神的話語而禱告,我們也當順服神給我們安排的結果。這不是說禱告沒有果效,恰好相反,聖經上多處告訴我們,我們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但我們不要強求自己的願望,而是要接受神的帶領。
講到禱告的功效,順便可以提一下,美國最高法院於1962年把校園禱告裁定為非法,在這之後的51年時間裡,校園槍擊事件比比皆是,未婚懷孕的現象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也越來越泛濫。從此就可以看到,禱告對一個國家是何等的重要。從個人層面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時常在禱告中歡欣地讚美神,我們就會更體會到神的偉大及自己的渺小,我們就會成為更為謙卑的人。如果我們時常在禱告中痛悔地向神懺悔我們的罪,我們就會對自己的罪更加敏感,成為更願意追求聖潔的人。如果我們時常在禱告中迫切地為弟兄姊妹向神代求,我們就一定會更加關注他人的需要,成為更有愛心的人。
最後,順服的禱告是要順服神的旨意。在禱告當中,如果神用經文或其他方式啟示我們,教導我們當做的事,雖然有可能這事不是我們想做的,我們都當順服。筆者在剛信主的時候,神就用宣教士經濟上的需要在禱告中提醒筆者,自己在金錢奉獻上還做得不夠。那段時間在禱告的時候,經常想起一些宣教士的需要,而且約翰一書三:18的經文也時常出現在腦海裡:「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一開始自己很掙扎,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而且自己作為學生,也沒有多少錢。但後來順服以後,才發現這是神的心意,祂要筆者學會不被金錢綑綁。而且,通過對宣教士的支持,自己也與他們所結的福音的果子有份,實在是好得無比。因著這樣的順服,自己的心意就得以更新而變化,對神的旨意就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所以我們看到,順服的禱告從順服神的話語開始,也在順服神的旨意中結束。所以本文把之稱作最順服的禱告。在瞭解了這一最順服的禱告以後,在具體的生活上,我們當怎樣實踐呢?
三. 實踐順服的禱告
從上面所講的,我想大家也可以感悟到,順服的禱告在於我們的心態,而不是形式。但有時形式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正確的心態。我下面要給大家一些建議,如何去做順服的禱告,但希望大家只用來做參考,不要把之公式來套,因為套公式的禱告往往是沒有甚麼意義的。
這一禱告的建議包括下面幾個方面,每個方面用英文「禱告」(PRAY)一詞的第一個字母來代表。
第一方面是讚美(Praise)和感謝。大衛在詩篇七:17中說:「我要照著耶和華的公義稱謝他,歌頌耶和華至高者的名。」讚美神,就是頌揚祂的特性及作為。要讚美神,最好就是熟悉神的話語。聖經裡描述了神的特性,如聖潔、公義、慈愛、憐憫等等,聖經也記載了祂已經做過了的事,以及祂將要成就的事。對這些越了解,我們就越能體會到神的偉大,我們就可以由衷地發出感嘆。作為參考,當我們想到神以下的作為時,能不讚美嗎?
他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詩一O三:4)
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詩一O三:6)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一O三:13)
我們讚美神,不是因為神喜歡聽讚美的話,而是因為神配得我們的讚美。神的偉大不會因我們多說或少說讚美的話而增加或減少。同時,如果我們時常讚美神,神對我們各樣的恩慈就顯得更加真實,祂與我們的距離就縮小了。
與讚美並行的是感謝。要感謝神,就要留心我們周圍的事物,因為這些事物可以告訴我們神正在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還是與我們有切身關係的。舉個例子,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會在出遠門之前禱告的?我們又有多少人是出門回到家以後禱告的?這兩種情形,哪一樣我們更應該禱告呢?感恩的禱告可以使我們與神維繫更緊密的關係,讓我們更信靠和仰賴神。
第二方面是悔改(Repent)。聖經上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一:9)曾經聽有一位弟兄分享說,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象放電影一樣,把自己一天的言行在腦海裡過一遍,並向神懺悔自己說的不合適的話,及做的不合適的事。這是很好的方法。我們誠心向神認罪,就是一種謙卑痛悔的表現,是為神所悅納的。誠心認罪,是具體而不是籠統的。比如說,當聖靈提醒筆者,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耐心不夠的時候,我就要為這件事情向神認罪,而不是泛泛地說:「我犯了罪,請原諒我」。誠心認罪,也是在行動上而非只在口頭上的。換句話說,我們要悔而改之,不要只悔而不改。上面這節經文不是讓我們不斷犯罪的通行證。掃羅曾經為追殺大衛而痛悔,但他卻沒有改,結果得到的是可悲的下場。而在人的眼中,大衛所犯的罪,要比掃羅嚴重得多,但因大衛在認罪後悔改,最終還是被神所悅納。我們時常認罪悔改,罪就不再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阻攔,我們就越能經歷到神的同在。
第三方面是祈求(Ask)。聖經上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我們有任何的需求,儘管可以向神求。筆者在《最明智的祈求》一文中曾分享過,向神祈求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求祝福,求祝福是沒有錯的,往往神在我們為各種需要祈求的時候,通過對我們禱告的回應,讓我們對祂更有信心。雅各就是因為要抓住神的祝福而與神摔跤,結果是更加認識了神。但是,我們的祈求不能總是停留在為自己求祝福。如果我們禱告一直都是為自己的需要而求,那就會淪落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我們的祈求也當包括他人的需要,甚至是為執政掌權的代求。祈求的另外兩個層面則是求智慧和神的國度。求智慧就是如同所羅門那樣,承認自己理性上的不足,祈求神給我們加添智慧和能夠明白的心;求神的國度就是如同大衛一樣,承認自己靈性上的不足,祈求神在他生命中掌權做王,比如說,求忍耐、求聖潔、求愛心等等,就是求神改變自己。求的明智的禱告可以幫助我們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型態,使我們成為他人的祝福。
第四方面是服從(Yield)。我們禱告的結果是甚麼?聖經上說:「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7)請留意,神沒有說祂會有求必應。祂賜給我們的是平安,而且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平安。這種平安是因為順服神而得到的。有時候我們會聽人說,他很有信心,神一定會應允他的禱告。我們對這一點要很小心,我們在禱告當中一定要有信心,但這不是對自己的禱告有信心,而是對神有信心。我們要相信神比我們自己還瞭解我們,因此祂給我們的安排也一定是最好的。我們有任何的憂慮,在禱告後就交託給神了,就不要再掛慮了。這是得到平安的一種情形。另一種情形是我們禱告以後心裡沒有平安,反而很掙扎,這往往是神要改變我們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之下要經歷平安,我們就必須順服神的旨意,讓神在我們身上成就祂的計劃。我們的禱告不是在乎於得到甚麼特別的好處,也不應該強求神按我們的心願而成就我們的祈求,而是在乎於瞭解並順服神的旨意和安排。對於這一點,但以理的三個朋友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當他們不願拜偶像,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要把他們扔進火爐的時候,他們說:「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二:17-18)這就是對神完全的信心,相信神的安排是最好的。因著這樣的交託和順服,他們完完全全地經歷了神與他們同在。
所以,我們看到了順服的禱告的四大方面:Praise(讚美和感謝)、 Repent(悔改)、 Ask(祈求)、及 Yield(服從)。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模式來禱告。
做為總結,本文探討了甚麼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甚麼是順服的禱告,以及如何去實踐順服的禱告。盼望這樣的分享對大家有益處,也盼望我們都一起來順服地禱告,這就如同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奪去的良辰美景。願神祝福你。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