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8, 2011

兩分鐘反思:侍奉與事奉

        前幾年在翻譯書的時候,同工們就對“侍奉”還是“事奉”的譯法有過討論,當時自己覺得不以為然,認為兩種說法沒有什麽區別。但最近在禱告當中有一些新的領受,特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也有一定的啟發。

        對於這兩個詞中哪一個是對的,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兩個詞中,哪一個看上去更像是用心在服務,而哪一個更像是用手在服務呢?哪一個更讓我們可以看出主仆的關系呢?從這點出發,我想我們就不難作出評斷了。在教會裏,我們確實有很多的“事”,但我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是在“侍”,而且我們“侍”的對象是神。當我們只看到事的時候,就容易把事當作工作,容易去只選擇光鮮的事來做,而且也容易滋生不良情緒;當我們注重“侍”的時候,我們就比較可以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而且也會滿有喜樂。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

兩分鐘反思: 僕人領袖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5-28)

    耶穌呼籲我們做一個僕人領袖, 哪甚麼是僕人領袖呢? 有些人認為要做好領袖, 就要先做僕人, 做僕人是為了將來做領袖。這種理解與“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的說法有點相像, 我想這不是耶穌給我們留下的榜樣。我們做僕人, 不是為了有朝一日不再做僕人, 而是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當我們忠心做僕人的時候, 我們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給他人樹立榜樣, 自然成為了眾人的領袖。相反, 當我們失去了做僕人的心志的時候, 我們也很可能會失去他人的尊重, 自然也就無力領導他人。希望我們都成為神所稱許的僕人領袖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

兩分鐘反思: 存款和取款

        前幾年在一個家庭退修會上,學到了一個夫妻相處的原則,就是夫妻關係的和諧程度就如同一個銀行帳戶,每當我們做了一件造就這一關係的事情,就是往帳戶裡存了一筆錢,相反, 如果我們做了讓這一關係虧損的事情,就是從中取出了款項。到頭來, 我們可以用帳戶裡的存款數目來衡量夫妻的關係是否健康。如果帳目出現負數,我們的問題就大了。我們在家裡的每一個決定, 每一句話, 都有可能是存款的機會, 也有可能是取錢的虧舉。希望我們每位同工都能以此為戒, 建造和諧美好的家庭。

 同樣的原則也可以用在教會的侍奉上。我們都是在執事的位置上, 我們不當輕看這一會眾對我們的信任, 但我們是不會因在這位置上而自動得到會眾的尊重和支持的, 要得到他們的尊重支持, 我們就要一點點地去存款”, 同時盡量少取款。願我們在侍奉上都做存款的人, 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 我們是把財富積在了天上。

兩分鐘反思: 論斷人


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羅二:1)

  在教會裡侍奉, 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而產生磨擦,有時甚至會擦出火花。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很容易會對同工產生負面情緒,醞釀出諸如這人不屬靈這人沒有愛心等等的想法來。但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們真的屬靈, 為何沒有原諒對方的不屬靈? 如果我們真的比對方有愛心,為何沒有用愛去接納對方的沒愛心? 這是否驗證了上面的經文呢?

  不論斷人, 不是說不指出錯誤, 而是我們必須要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同時, 在指出錯誤的時候, 要為造就對方著想, 對事不對人, 不要從人格上來批評,因為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都是有缺陷的。當我們試圖站在神的位置上來審判的時候, 往往只會定自己的罪。


所有旅氏之信仰反思及写作,已经综合归入旅居随语网页,欢迎造访。